【超市大搜查】薯片愈啡愈脆致癌物愈多 10款通過致癌物檢測薯片

食用安全

發布時間: 2022/04/14 10:46

最後更新: 2023/08/29 13:48

分享:

分享:

10款通過致癌物檢測薯片。

薯片是不少人喜愛的零食,但愈香脆的薯片致癌物含量愈高。香港都會大學曾檢測10款薯片基因致癌物「丙烯酰胺」的含量,結果發現全部通過歐盟標準(每千克含量不超過750微克)。負責檢測的學者表示,顏色愈啡的薯片,含「丙烯酰胺」愈多,建議市民最好不要選擇太燶的薯片。

最新影片:

「丙烯酰胺」是一種工業上可廣泛應用的化學品,在動物身上具致癌性,會增加動物的甲狀腺、腎上腺、乳腺、睾丸及中樞神經等不同器官及組織出現腫瘤的比率。國際癌症研究機構(IARC)目前已將丙烯酰胺被列為2A級很可能致癌物。

根據瑞典於2002年的研究顯示,煎炸或烘焗含有澱粉質的食物,例如馬鈴薯和穀類食物,會產生偏高的丙烯酰胺含量。

TOPick曾委托香港都會大學進行薯片「丙烯酰胺」含量檢測,結果發現「丙烯酰胺」含量最高的薯片,是每千克含量達495微克的「WISE」番茄醬風味薯片;而最低含量是每千克含4微克的「KETTLE BRAND」海鹽香醋配方,也是10款薯片中最貴的一款。

點擊睇結果:

點擊圖片放大
+10
+9

負責檢測的科技學院檢測和認證學系副教授史東甫表示,測試的10款薯片都沒有超過歐盟法規,即使是「丙烯酰胺」含量最高的「WISE」番茄醬風味薯片,一般人也要食數十包才會超過歐盟訂定的最低標準。

10款薯片「丙烯酰胺」含量差距頗大,史東甫估計或與製作方法不同有關。他指出,油炸的溫度最高,最易釋出「丙烯酰胺」;如果用烤焗方法製作,溫度較低,致癌物含量亦因相對較少。他表示,薯仔內含高糖份,加上其本身是植物細胞,含豐富蛋白質,與糖份一起在高溫下會起化學作用,產生致基因致癌物「丙烯酰胺」:

啡色愈深愈脆的薯片,就含最多丙烯酰胺;一些薯片相對不是太燶,所含的丙烯酰胺亦相對低。

史東甫表示,「丙烯酰胺」主要對男性生殖系統有毒性,可令繁殖下一代出現困難,此外,亦會攻擊人體內臟多個器官,包括腎臟及卵巢等。

本港食安中心指出,基因致癌物「丙烯酰胺」是食物經高溫(一般攝氏120度以上)加熱時產生,會影響實驗動物的神經系統、生殖和發育。資料顯示,受丙烯酰胺污染的食物主要包括:

  • 薯條
  • 薯片
  • 咖啡
  • 糕餅
  • 曲奇
  • 麵包
  • 餡卷
  • 多士
  • 炸雲吞
  • 油條

消委會於2010年曾聯同食安中心檢測炸焗零食含可致癌物丙烯酰胺的情況,當時結果顯示,丙烯酰胺含量最高的零食依次為珍珍燒烤味薯片、Orion魚仔餅紫菜風味,及首選牌燒烤味薯片。

消委會與食物安全中心曾測試發現,油炸芋頭的溫度越高和時間越長,丙烯酰胺的含量便越高。但若在油炸前先沾上一層薄粉漿,可減少丙烯酰胺的形成。此外,油炸馬鈴薯之前先用水焯,也可減少丙烯酰胺的產生。
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Video。立即下載:https://bit.ly/34FTtW9

《香港經濟日報》TOPick新聞「第三屆全港小學生中文作文大賽」 立即參加:https://bit.ly/3CrwGul

責任編輯:羅嘉欣